
9月29日,济南大学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在主校区十教大厅举行,党委副书记张硕秋出席活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团干部和学生代表一起观看了展览。
在主校区十教大厅,张硕秋副书记一行认真观看了各学院及相关单位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板,各单位负责同志或学生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各实践团队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张硕秋副书记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对各单位认真动员师生,围绕学校中心大局和立德树人根本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肯定,对各团队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实践表示赞扬,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展示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结合“第一书记”帮包村精准扶贫工作,注重点面结合,采取组织专业老师、学生党员、学生骨干集中参加实践和广大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分散实践的方式,扎实开展实践活动。各单位共组织近200支实践团队30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集中开展社会实践,其中,政法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暑假社会实践团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商学院“井冈山红色寻源”实践团、美术学院“创意遵义行”实践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心如繁星向光明”社会实践团入选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土木建筑学院济南明府城调研及城市保护社会实践团等4支团队获评省级重点团队;31支团队入选山东省“三下乡•千村行动”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实践结束后,校团委组织校、院两级“实践归来话成长”系列总结交流工作,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和丰硕成果。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各单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系统化、专业化、多渠道的活动项目得到了企业、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围绕中心 服务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大局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部署,组织开展了理论普及宣传、“第一书记”帮扶村精准扶贫、支教助学、助残助医、文化下乡、美丽中国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
学以致用 发挥专业优势与开展实践活动结合
学校不断优化顶层设计,鼓励师生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调研山东等有机结合,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提升了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如有的学院组织师生到“第一书记”帮包村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有的学院组织青马骨干投身火热社会实践,有的学院结合专业行业开展“调研山东”活动,有的学院开展文艺下乡、支教支农活动,有的学院利用所学开展技术扶贫等等,依托专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受到服务地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认可。
服务地方 建构长效机制与形成特色品牌并重
学校注重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长效化机制,注重社会实践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与多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努力打造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各部门、各学院积极加强巩固建设原有实践基地、优化传统优势实践项目,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回访;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社会实践基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遍地开花,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基因的实践项目,实现了学校与地方的双向受益和互利共赢。广大学子深入基层,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及时了解社情国情,回应社会关切,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社会实践覆盖面、影响面和受益面。
立体宣传 全方位呈现社会实践育人实效
学校积极搭建宣传平台,组建专门队伍,整合联动《济大青年》报、专题网站、活动简报、新媒体等平台和宣传阵地,全力做好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况宣传工作,坚持受众思维、创新报道视角、挖掘学院典型、全面集体发声,传统宣传渠道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形成合力,向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立体传递和呈现了我校实践育人成果,宣传形式多样,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效果明显。我校实践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及各地市媒体,中青网、新华网、大众网等网络和新媒体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各实践团队的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自28日起在主校区连续展示三天,学校还将以评奖评优、交流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梳理、总结实践工作,扩大活动影响,以期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我校实践育人的成果,引导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有机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真正让更多的学生受更多的益,将社会实践的“好钢”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刀刃”上。
(编辑:褚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