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济大青年  »  第一版  »  正文
(总第113期) 济南大学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展拉开帷幕
作者:  来源:济大青年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17:10  点击次数:

本报讯(记者  王娜) 9月25日,济南大学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展在主校区八食堂广场拉开帷幕。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硕秋出席活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安全管理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团干部及各学院实践队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张硕秋副校长一行参观了各学院及相关单位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板,并一一听取了各学院团委负责同志或学生代表的介绍与展示。在每一个单位展板前,张硕秋副校长与师生进行交流,详细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同学们的感悟和收获,对各单位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将分别在主校区和舜耕校区进行。

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全校共组建13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16个省(市)、21个县(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实践团按照以学生为本,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的工作理念,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结合青马工程、创新创业、志愿服务、调研山东等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山东卫视、大众日报、新华网、新浪网、济南时报等各大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校团委制作了专题网站、《济大青年》专刊、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专门推送各单位社会实践开展情况,全方位展示了活动成果。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四个特点。

注重思想引领,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学校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加强思想引领工作,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系列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通过开展符合国家要求和群众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如学校青马骨干培训班暑期社会实践团采取宣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社会群体幸福感的方式,开展了题为“美丽中国•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社会调研。国家重点团队政法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骨干培训实践团前往青岛、泰安等地,开展了以庆祝建党95周年暨“两学一做”宣讲、“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基层农村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商学院实践团参加团中央组织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并荣获优秀实践团队。外国语学院“汇青春·燃梦想”社区宣传实践团深入社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暑期前夕,学校加强社会实践调研和部署,制定工作方案,优化顶层设计,鼓励实践活动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化、长效化和成果化,学校今年涌现出为数不少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队伍。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给侧改革视阈基于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下山东省混凝土企业转型发展实证研究——对校友和行业企业的调研”实践团结合行业产业进行调研,累计撰写调研报告15万余字,学院还联合济宁高新区、中联水泥混凝土集团、山东力得科技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业开展实践,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赢。土木建筑学院社会实践团由专业老师指导,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开展了诸如古村落保护及其发展规划、村庄规划调研、山东道教文化以及建筑保护调查等实践活动,实现了专业实践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挥专业特长,搭建“互联网+”平台,助力幸福农村建设。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分别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也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并得到当地政府、媒体的好评和关注。

注重与团学中心工作结合,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各学院实践团在丰富传统实践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团学中心工作,不断拓展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围绕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青春扶贫等开展活动。美术学院“创新扶贫思路、设计助力三农”实践团结合青春扶贫和志愿服务开展活动,助力淄博源泉镇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并获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携手你我,援爱特教”实践团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关爱特殊儿童。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馆驿街小学支教项目坚持支教一年,获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钻石产业”生物医药调研团结合调研山东展开调研,累积了厚实的调研报告。

注重延续性与品牌化,巩固和深化原有基地建设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注重活动的持续性和固有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与老社会实践基地的联系和回访,努力打造社会实践项目的品牌化。如校志愿者联合会社会实践团连续7年到万德镇开展支教调研活动,连续7年为济南市火车站提供志愿服务。生源地助学贷款调研实践团和寻访校友实践团连续多年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服务济南—山东省科技馆志愿服务”实践团连续6年开展志愿服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组织开展的新市民子女艺术课堂连续5年开展,为新市民子女提供音乐、美术等辅导,得到济南市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化学化工学院爱心社、机械学院一平服务队、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义务维修团队等一直坚持为地方、社区和有需求的人服务。正是因为各学院实践团队师生的不断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品牌化,得到社区群众和当地政府的认可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 上一篇:(总第114期)三件作品获团中央“指尖正能量”大赛二等奖
>> 下一篇:(总第113期)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创新中出彩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