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实践是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力量之源。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时提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暑假伊始,各学院以“凝聚青春力量 共筑中国梦想”为实践主题,蓬勃开展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共组建156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奔赴11个省(市)、75个县(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2300余名学生投身基层给力地方建设,120余名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各实践团队集中开展实践活动705项,新建7个“学生实践基地”和2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联系政府、企事业单位200余个。校团委深入发动、精心部署,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团队集中实践和个人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各学院的专业教师也加入实践队伍,指导学生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投身社会大熔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推动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期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硕秋等领导同志到学生实践活动地点走访慰问,现场调研工作,勉励同学们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并通过实践收获真知。
(一)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青春助力中国梦想。
以“十八大”精神的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灵魂,助力“中国梦”为主要途径,各学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实践活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马工程”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十八大”主题,在槐荫区、南辛庄等地开展一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对“十八大”精神中体现的“社区和谐”、“文明创城”等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经济学院“青春报效社会 实践磨练真知”实践团队走进报社,学习报纸编辑、排版等工作,拓充了实践队伍的知识面,为其“青春梦”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二)依托专业特色,践行志愿服务
实践活动中,各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进一步实现专业知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学以致用提供了有效平台。土木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结合建筑专业知识对云南古建筑结构特点与建筑风格进行分析;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联手合作,“新市民子女艺术课堂”实践团将文艺教学工作带进济南大学多媒体教室,融剪纸、折纸、歌唱等艺术于新颖的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带领校外学生进入艺术殿堂;机械工程学院走进济南市裕园社区,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维修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为社区居民维修了生活家电和出行工具;化学化工学院运用课堂所学为泰安、临沂两地小学生义务带去专业知识教学,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济南伟众康复中心,帮助脑瘫儿童进行恢复训练,给小朋友们带去了温暖;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济南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零距离心理辅导,帮助服刑人员排除心理障碍,真正的起到了心理咨询、辅导和矫正的作用。各学院暑期实践团时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深入群众、调研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行动守护家园,环保服务农村”大学生志愿者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为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积极响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我校各学院开展了各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活动。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乳山市银滩海边进行实地调研。清理浒苔是解决海域被侵袭问题的良策,围绕“爱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独特性”的主题,实践团开展了银滩海岸的浒苔清洁工作,实践队本着贯彻和发扬环保精神的理念认真完成了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绿秀泉城”实践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走访了泉城广场、趵突泉等景区,向游客发放传单以调查市民的环保意识并走访了市环保局,向工作人员学习“爱泉、护泉”工作经验;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晨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来到临沂罗庄区向居民宣传卫生知识,研究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及就医现状,分析居民就医去向与就医行为,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参与调研山东,服务基层建设
为落实团省委“调研山东、服务基层建设”的计划任务,由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联合申报的“山东省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项目获得2013年“调研山东”十大重点项目立项,我校被遴选为“调研山东”十大重点课题对接高校。各学院纷纷派出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群众、走进基层。校志愿者联合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进万德中心小学,对万德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调查。经济学院都市阳光“关爱瓷娃娃”社会实践服务团响应“北京病人大会”的号召,于泉城广场举办“万人拥抱”活动。其他社会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开展各种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学院“湖北宜昌支农支教”实践队深入宜昌开展支农支教活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注城乡幼儿教育差异”实践队赴烟台、青岛、临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培心源儿童康复中心开展“高温防暑”主题志愿活动,实践团成员秉持“爱心、奉献、青春”的理念,为康复中心的孩子带去了欢乐,为社会和谐友爱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实践队前往省科技馆为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志愿服务;体育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宣传小组走进兰陵镇宣传自护教育知识;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完成了千佛山旅游风景区规划调整和调研任务;酒店管理学院“服务泉城 绿色出行”实践队开展济南实地考察调研活动。各学院深入基层实践活动的相继展开,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于社会百态的关注度,也有利于社会热点的及时反馈与问题的及时解决。
(五)开展“青马工程”暑期训练营活动
“青马”起航日,实践扬帆时。今年我校各学院社会实践团继续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课题,发扬“青马工程”以实践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暑期训练营活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暑期“青马工程”实践团在济南市槐荫区纬十路社区“青春正能量”工作室开办暑期支教班,以“支教大手拉小手 爱心照亮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义务支教服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马工程”学员,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前往北京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抒发爱国情怀;法学院社会实践团在泰安肥城市安驾庄安刘村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活动。
(六)开展“聚焦就业创业,提升自身素质”实践活动
聚焦就业创业,提升自身素质。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我校实践团深入调研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实践创新能力、社会就业结构、各类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创业中存在的困难等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意见。文学院“明德至善 就业先行”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我市各高校开展调研活动,广泛调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准备,回收300多份调查问卷,得到了大量新鲜的一手资料,为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泉城学院“探路者”调研团走进鹊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调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开调研,就“本专业发展方向”、“如何学以致用”等问题展开深度研究。
(七)传递母校问候,探寻校友足迹。
继去年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团寻访济大校友获得良好反响以来,我校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继续开展“传递母校问候,探寻校友足迹”活动,传递母校温情,展现济大的校友风采。今年,他们分赴天津、合肥和威海等地,先后拜访了我校83届校友、威海泰康地产董事长杜永新,89届校友、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电子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所长高振刚,92届校友、合肥研究设计院粉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凌等优秀校友。此次暑期实践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树立校友典型,增强了在校生的爱校荣校意识,使校友联系与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济大人”品牌形象的发展做出贡献。
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在校青年学子结合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切身走进基层、服务基层。各实践队通过调研、走访、支教等实践形式以了解国情、体验民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充分发挥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