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和上级团组织的中心工作,秉承“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竭力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加强思想引领的新途径、新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五四”青年节、纪念“一二·九”运动等重要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深入人心、接地气、求实效。
2.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切实加强团校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立足青年大学生特点,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努力锻造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
3.以“五四”表彰、“十佳”评选、全国和省级评优申报、济南大学“自强之星”评选等为平台,选树典型,营造氛围,以先进事迹感召青年,以榜样带动青年。
二、坚持学校“三实一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创机制和平台建设
1.积极备战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严格选拔、重点资助及指导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各类比赛,力争在参赛数量和获奖层次上都有新的突破。
2. 做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学生科研立项,健全项目培育体系。
3.依托青春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形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的培训、讲座、论坛活动,持续营造科创活动氛围。
4.继续探索科创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科创在研究生推免、本科生与研究生科创奖励办法整合、教师激励等方面的政策。
5.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积极引入校外资金资源、政策资源、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支持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调研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可行性。
三、结合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促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的纵深发展
1.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立足时代发展,发挥专业优势,与科技创新、调研山东等相结合,扩大青年学生的参与率,加强学术性,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巩固已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开辟新的基地。
3.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注册、认证、考评等相关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加大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力度,引导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4.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四、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
1. 以孔子学堂为平台,依托相关学院、学生组织和社团,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
2.积极开展“泉城大讲堂”、读书节、外语文化艺术节、“三走”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做好校园文化活动阵地的日常管理,建立场地管理制度,加强礼堂、第二、三学术报告厅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4.继续开展廉政文化创意活动,深入开展团员青年廉政教育。
五、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共青团宣传平台建设
1.紧密结合学生需求,打造集网站、微博、报纸、简报等多位一体的共青团新型校媒宣传阵地。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活跃校园文化宣传氛围,扩大新媒体网络对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宣传平台的思想引领及育人效用。
2.编辑印发《济大青年》10期,结合实际情况,制作相应活动专刊。
3.加强网站阵地建设和宣传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校院两级网站宣传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稿件编审质量,修订完善《青年济大网站新闻报送和发稿机制》。
4.加大校内及校外宣传力度,提升校外宣传媒体的层次和水平。
六、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团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基层团支部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和抓手,深化“特色立团”意识,研讨探究基层团支部建设新模式,强化团的服务职能,着力破解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抓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2.着力加强对“推优”工作的指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推优标准,严格推优程序,确保推优质量,使推优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3.指导发挥学生会、青年志愿者、青年通讯社、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组织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不断深化广大同学对校、院学生会事务的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团学组织的联系面和覆盖面,把全校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4.加强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团干部培养培训方案,重点围绕提高团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以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对学院团委书记和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七、认真完成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
2016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