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文件
济大团字〔2013〕38号
--------------------★-----------------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校团委在团省委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和上级团组织的中心工作,竭力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大学生思想引领扎实有效
全年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主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通过举行第三期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邀请包心鉴教授作题为《中国梦与中国自信》的首场专题讲座,并开展“青马工程”的主题培训,一批学生干部、青年骨干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全面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扎实跟进,收效良好;以承办“十八大宣讲团(山东共青团)成立首场报告会”为契机,在全校团学青年中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高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济南大学“青春志·中国梦”升旗仪式,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有效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呈现出党政高度重视、全团齐心协力、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新格局。
二、共青团宣传阵地纵深发展
紧密结合学生需求,完善新型校媒宣传阵地,以青年通讯社为平台,打造集网站、微博、报纸、简报等多位一体的新型共青团宣传阵地。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济大青年报》进行改版,增加时事评论、校园视角、现象·思考等贴近学生的栏目,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二是在“青年济大”网站上增设“网上团校”、“团干加油站”、青春图库等栏目,与团报遥相呼应,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了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三是搭建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团组织微博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有效渗透、传递给广大青年。今年,“青年济大”网站总访问量高达3862752次,日均访问量达1000余次。刊发《济大青年报》9期,24000余份,团委官方微博广播数量由1525条增至7766条,听众数由1297名增至3798名,在更新数量、内容形式及受众数量上均实现了突破。在团省委的“我和三下乡”微博比赛、网络嘉年华微博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网络流媒体互动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效进一步彰显
结合山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学校第六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团委先后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厉行勤俭节约等11项思想引领类文化活动,举办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等36项学习科普类活动,举办了体育运动嘉年华、“济大杯”篮球赛等34项体育赛事,举办了校歌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34项文艺活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等学术名家,举办了5期泉城大讲堂;举办第十一届济南大学社团风采展示节,进行社团星级评定,全年社团校内特色活动达1000余项,社团参与的省市级以上活动及比赛20项,共获得省市级以上团体奖励6项,获得社团个人单项奖45项。
四、团的组织建设稳中有进
团委进一步加强自身组织建设,通过典型的模范示范,以点带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2013年,团委将以往全校统一组织新生团干部培训工作改为各个学院对新生团干部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基层团支部建设,引导和鼓励基层团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深入了解基层团建中的实际情况,深刻把握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加强学生组织内部建设,真正把学生组织打造成“团员之家”,发挥学生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
五、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提升
2013年,学校团委围绕学校育人目标,通过优化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深化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将2013年度新增的70万学生科创经费全部配置到二级学院,充分调动了各学院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晰了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和团学组织在学生科创工作中的定位。二是进一步扩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面,通过加强思想引领、扩大宣传效果、完善竞赛环节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生参与率进一步提高。挑战杯参与人数达到5000人,六个学院举办的校级竞赛学生参与数达到3500人,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由去年的70余项增加到245项,全校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人次超过1万人。三是学生竞赛成绩再创新高。邀请高水平专家为学生授课,鼓励参赛师生走出校门学习,我校学生在各项高水平竞赛中均取得突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再创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总成绩排名全国第78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高校;在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时隔4年再次捧回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取得全国二等奖1项,实现新突破。
六、志愿服务工作繁荣发展
2013年,我校各级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助老、助残、法律援助、医疗服务、地震助援、心理咨询、消防、文化和体育等方面802项活动,志愿者参与服务时数达83212小时。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新注册志愿者2967人,新增“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对象34个。为丰富志愿活动内容,创新志愿活动形式,采取了“全面开展、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在确保各种常规志愿宣传服务活动做扎实的前提下,重点做好大型赛事、会议、春运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大对关注农民工子女、减震救灾、消防宣传等工作力度,形成济南大学志愿服务工作特色。我校服务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的330名志愿者人均累计服务时间达84小时,服务总时数达25800小时。参加济南火车站春运的志愿者人均累计服务时间达48小时,服务总时数达4920小时。举办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场咨询会”,邀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服务西部志愿者来校宣讲,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120余名同学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过层层选拔,12名志愿者光荣地成为我校第11批输送到祖国西部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担当投身西部建设的时代洪流。组织开展了志愿者工作十年活动回顾、风采展示、现场服务、总结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举办“志愿风 志愿梦 志愿美——济南大学志愿者工作颁奖晚会”,对评选出的志愿服务典型进行表彰激励。2个志愿者组织荣获山东省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称号,6位师生荣获山东省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校团委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制度建设,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条例》、《济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分配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了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创新论坛、校内竞赛等一系列科创活动,吸引了1万余名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为重点,践行先进育人理念。校团委通过培育优势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营造良好学术科技实践氛围,在省赛和国赛中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其他各级各类科创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900余项。二是以各种校内科创竞赛为补充,烘托浓厚育人氛围。通过举办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比赛、“恒拓·三龙”杯电子电路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ERP沙盘模拟创业联赛等形式,大力扶持我校科创品牌,形成了层级丰富又各具特色的科创竞赛平台,使科创活动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烘托起浓厚的育人氛围。2013年,立项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45项,资助金额15万余元。全校共申报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59项,经教育部审批立项32项,资助金额340000元。三是以“青创论坛”和“青创基地”为依托,打造良好育人平台。充分调动各学院团委积极性,发挥人才优势,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了济南大学青春创新创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创业技能讲座、创业成功典型报告会等活动,全年举办青春创新创业论坛120余场,各种就业创业讲座近100期,新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6个。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