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委文件  »  正文
济大团字〔2011〕31号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0日 10:04  点击次数: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文件

济大团字〔2011〕31号

------------------------★---------------------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服务为基”的原则,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深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竭力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任务,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校共青团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青马”为领,“分类”为纲,深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

校团委坚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做为思想引领工作的主线,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三大学生品牌活动为依托,注重分类引导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中的实施,不断探索实用、有效的引导路径和方法,深入推进我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开展。

1、“青马工程”稳步推进

校团委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深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在总结第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经验基础上,与学校组织部联合开展了“青年先锋培训计划”,分三阶段进行培训,以“青年先锋培训计划”高级班为平台开展第二期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二期学生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分为政治理论学习、讨论交流、校园活动创办、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总结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分阶段推进,不断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使大学生骨干成长为能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团组织的凝聚力。各学院也通过学院青马培训班和团校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青马培训班成为统一思想、汇聚力量、培训干部的重要阵地。

2、分类引导深入有效

校团委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生动有效地传播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校团委注意运用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大纲》转化为《大学生思想引导手册》。充分发挥手机飞信、人人网、QQ群网络新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构建了以QQ、博客、飞信、人人网为主干的直接、快速、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了对学生思想问题的点对点、无时差、无盲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单向教育变为一种双向的平等交流,增强了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主题教育丰富多彩

校团委充分利用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等重要契机,开展了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纪念一二·九环校长跑”等活动,通过讲座、座谈、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取得的光辉业绩,不断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实际行动。

在活动中注意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阶段性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打牢组织基础,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做到了充分宣传与精心设计相结合、广泛发动与周密部署相结合、结合实际与创新载体相结合、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热情。

4、“红网工程”体系完备

校团委充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发挥各级团组织的软硬件优势,建立了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校院共青团网站、手机、人人网公共主页、微博为主要方式的信息化联系体系,建立各班各系以及各学生组织邮箱及飞信体系,及时向各学院团委及各团支部发布信息;全员、全程、全域做好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等工作,不断加强网络评论员、信息员、策划员和技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思想引领队伍体系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每学期开学后及时上报大学生思想情况,随时上报大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反映,建立“学生组织人人网主页及QQ群”时刻观测全体学生的思想动态,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及肯定。

(二)创新为魂,实践为本,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校团委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向上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创新为魂,着力打造校园科技文化育人体系

结合我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资源优势,校团委坚持以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学术竞赛为重点,以各类型学科竞赛为气氛烘托,以青春创新创业论坛及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依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学风和校风,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举办了以创新实践 崇尚科学 厚德成才 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济南大学第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学校各级团组织广泛发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近万名同学积极参与了学科竞赛、论坛演讲、社团展示、歌舞才艺等26项活动,活动项目之多,学生参与面之广、内容形式之丰富,都前所未有,极大地活跃了我校学生第二课堂,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对创建优良学风校风、培育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积极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并承办全省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我校团委在广泛开展选拔比赛活动的基础上择优推荐了近300名优秀学子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课外学术科技大赛、舞蹈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书法绘画篆刻大赛等28项赛事,以出色的表现、专业的水准在诸多赛事中荣获各类奖20余项,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同时,校团委还承办了本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的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校在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依托学生组织及社团开展多项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好书推荐”活动,营造了“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济南大学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济南大学2011年“庆国庆 迎新生”文艺晚会、第十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周末音乐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了对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声乐队、舞蹈队、礼仪队等专业团队的管理和培训。全年共举办三次社团骨干力量培训和四场社团经验交流会;2011年4月举办了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第九届社团风采展示节活动;5月评选出“十佳社团”、“社团单项奖”、“优秀社团”共30个;10月成功组织了社团纳新活动;11月开展社团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学校目前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和志愿服务型等93个社团,遍及各个学院。参与学生16000多人。全年社团主题活动数量达1000余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影视、设计等许多方面。2011年我校社团参与的省市级以上活动及比赛19项目,共获得省市级以上团体奖励49项,获得个人单项奖18项。

(2)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为重点,践行先进育人理念

多年来,校团委建立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学生科研立项和学院品牌科创竞赛为基础,以大学生各类科创组织为载体,以创新学分为激励机制、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工作体系,诸多科创赛事为补充的竞赛体系,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学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文理科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制度建设,着手制定或修订了《济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济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济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科创竞赛的过程中,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创新论坛、校内竞赛等一系列科创活动,吸引了4000余名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本年度,我校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此次参赛作品包括科技发明制作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各两件,入围全国赛数量创我校历年来新高,获奖数量和总体水平名列省属高校第一位。与此同时,在“挑战杯”世园专项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在电子设计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18项。在各级各类科创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500余项。

(3)以各种校内科创竞赛为补充,烘托浓厚育人氛围

我校团委立足于学院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大力扶持我校科创品牌,形成了层级丰富又各具特色的科创竞赛平台,烘托起浓厚的育人氛围。

2011年3月,机械工程学院举办了科技创新专利大赛,共收到专利设计方案654份,经过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工作人员的审核,共申请专利项目377件,其中151件申请双报(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75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专利项目全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截至目前34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2011年6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了第四届“恒拓·三龙”杯电子电路设计大赛,比赛历经三个月,全校相关专业同学踊跃参加,有98支代表队的200余名同学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2011年10月,土木建筑学院主办了建筑设计大赛”;2011年12月,工训中心主办了“机器人大赛”。

通过积极开展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科竞赛、单项竞赛等活动,为丰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供了新的竞赛平台,增强了学术科技竞赛在育人中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4)以“青创论坛”和“青创基地”为依托,打造良好育人平台

校团委充分调动各学院团委积极性,发挥人才优势,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了济南大学青春创新创业论坛、泉城大讲堂、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创业技能讲座、创业成功典型报告会等活动,全年举办青春创新创业论坛13期,各种就业创业讲座近80期;积极承接了团省委统一组织的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宣讲会等活动;扎实做好“学士后流动站”、“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寻求企事业单位支持,规范运行管理,不断扩大建站规模,新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处。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课题申报、立项审批、基金资助、专利申请等环节,今年,立项资助65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金额4万余元。同时,注重做好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工作。

2、实践为本,重点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建设,切实打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广阔平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服务济南,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今年学校各级团组织从资金保障、制度建设、队伍组建、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已有社会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规范,并做好新基地的开辟和建设。从5月开始,各学院就陆续对老基地进行了回访,并开辟了7个新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大学生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经常化、规范化、项目化的实践联系,增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了实践育人的长效性。

今年暑假,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永远跟党走”这一实践主题,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为动力,以前期大量调研基层需求为基础,紧紧围绕党史及政策宣讲、国情社情民情考察、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惠民、医疗卫生服务等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济南、科技支农、义务支教、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学校继续推行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资助制度。全校共有71支团队申报立项,其中学校重点资助团队32个,资助资金近三万元,精心选拔了140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具有一定特长的青年学生,于7月10日起,集中10天左右时间,分别在济南、平阴、临沂、枣庄、潍坊及贵州、福建等地,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愿望转化为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实际行动。另外,各级团组织还全面动员,许多同学自发确定调研课题参与实践,全校有近两万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网、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诸多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育人效果。我校连续八年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并有14名教师荣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有35名学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学生,有个10服务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

今年我校通过在东西校区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咨询会、充分利用团员之家网络平台、给毕业生发送邮件等形式,加强对西部计划的宣传,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了解,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发动效果。学校在确立志愿者初步人选后,认真组织好体检工作,采用召集思想交流会和个别谈心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动态追踪,及时掌握志愿者思想变化。对因体检等原因产生的人员空缺,及时做好更新替补,保证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终,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的文件精神确定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我校通过网上招募、学院选拔审核、心理测评及评委面试等四个环节的严格筛选,从近70余名报名者中选拔了14名志愿者,其中新疆计划13个、青海计划1个,分别奔赴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进行志愿服务。另外,学校建立西部计划志愿者QQ群,汇总志愿者个人邮箱,便于志愿者奔赴工作岗位后,能够及时将当地情况、自身工作情况及工作中的感受反馈给学校。落实返校志愿者户籍档案和党团关系的转接工作,与就业指导中心积极沟通,为返校志愿者优先提供工作机会。积极协助服务期满、合格的志愿者在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我校志愿服务品牌

我校志愿者队伍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加强内部组织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机制,提高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与其他校外志愿者组织的联系,取长补短,拓宽志愿服务渠道,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打造我校志愿服务品牌。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志愿者组织开展了“119消防宣传”、“文明交通月”、“学雷锋活动月”、“志愿者活动月”、“科普知识宣传”、“慈善募捐”、“防艾宣传”以及爱心助老助残、支教、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收到良好成效。为丰富志愿活动内容,创新志愿活动形式,采取了“全面开展、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在确保各种常规志愿宣传服务活动做好做全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对关注农民工子女、消防宣传、爱心助老助残等工作的志愿服务力度,形成自己的志愿服务特色。

与此同时,我校志愿者组织切实做到在立足校园、服务师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服务范围向校外扩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志愿活动的影响力。2011年春节前后,我校志愿者在济南火车站积极参与了我省铁路春运的志愿服务工作;2011年9月1日至9月11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足亚洲资格赛决赛在济南举行。来自我校的90名志愿者为本次赛事提供志愿服务,并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参与国际A级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我校90名志愿者中,有22人在奥体中心从事志愿服务,其余58名志愿者承担了省体育中心赛点的全部志愿服务工作;2011年8月19日至8月30日我校35名志愿者被共青团槐荫区委招募为京沪高铁济南西站“蓝精灵”志愿者,圆满完成了为期11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秉承“我热诚我参与 我奉献 我成长”的志愿服务理念,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团省委、团市委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志愿者有效利用宣传画、横幅、校园网、校报、广播台、板报等校内外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使志愿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有份志愿情”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为根,服务为基,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团的组织建设是开展团工作的基础,是共青团履行职责的前提,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校团委始终把组织建设作为团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使团建与党建紧密结合,使各项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团组织的吸引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1、加强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

利用培训班、以会代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加强对专职团干部的培养,先后选派刘怀柱、李荣光、王磊三名团干部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县级团委挂职锻炼,刘晨亮参加了省委高校工委高校处级干部培训班,于龙泉、张琦参加了全省高校团总支书记培训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鼓励团干部们在适应高校改革新形势、加大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调查新问题、研究新对策、谋求新思路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组织设置的创新。引导专职团干部快速实现从单一服务型向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等综合型的转变。

2、加强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了学生干部竞争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举办“新生团干部培训班”、“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学生会换届和干部调整等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选拔、培养,深化“理想、责任、作为”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踏实肯干的作风、创新进取的精神。认真指导学生会工作,既在方向等重大问题上把好关,又支持他们围绕校风学风建设独立开展活动,使学生会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学生会举办了“学生会十年庆系列活动”、“学生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公德大讨论”系列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切实增强学生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大力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继续认真实施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从转变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入手,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中大力弘扬了刻苦学习、勇于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精神。各级团组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在适应高校改革新形势、加大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调查新问题、研究新对策、谋求新思路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团的服务质量。深入了解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为青年提供服务,搭建舞台,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整合力,切实做到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4、以团支部创先争优为抓手,扎实做好基本团务工作

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团员教育评议、团籍年度注册、团员关系转接、团费收缴和使用、团员信息统计等团务工作和评优树先工作,努力为团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广大团员真正感觉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以“争红旗团委、创特色支部”为抓手,在各级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中新建团支部43个。通过推动多种团建模式的有机融合,使基层团组织的战斗示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切实夯实了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认真总结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表彰了2010年度校级优秀团支部156个、校级优秀团干部463名和校级优秀团员1819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评选表彰了济南大学第五届“十佳团支部”和“十佳团员”,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团员青年建功立业的决心,不断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

5、以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重视团的阵地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飞信、qq和博客等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团组织网络阵地健全、内容新颖,及时上报团的工作信息。

团员之家网站能够牢固树立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校园动态,贴近校园生活,反映青年心声,传播了先进思想,弘扬了主流文化,加强了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承担各种大型团学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办好书推荐等特色栏目,制作社会实践等专题网页,每日更新新闻40余条。目前网站已成为上级团组织、各兄弟单位、学校各部门以及广大学生了解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媒介。同时注重网站队伍建设,严格管理,定期培训,悉心指导,奖惩并举,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文字能力较强、作风优良的学生宣传骨干。

顺利完成《济大青年》改版工作,今年印发8期,发放范围涉及全校900余个团支部,500余个教工宿舍、全校各部门及100余个省内高校,日益扩大了的影响力,受到众多省内高校好评。目前,《济大青年》已成为我校团学工作宣传展示与对外交流的又一重要载体、窗口和平台。做好社会实践简报8期。利用宣传栏、海报、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以建党9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积极向校园网、校报报送团学新闻,及时传达团学精神,广泛宣传团学动态,全面展示团学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各级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好了山东学校工作等网站的新闻宣传和上报工作,今年发稿580余条,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发稿量前列,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团学工作的知名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上级交付的其它工作

2011年度,校团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及时上报各种材料及信息,积极参加全省高校团的有关会议、活动,并积极主动承担全省性的活动。

二、本年度工作创新点

1、注重分类引导,运用新媒体,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校团委贴近青年特点、体现时代特色的要求,从形式、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大力改进创新引导工作,探索了思想引导内容有效传递到青年大学生中去的现实路径,即以大学生习惯和喜闻乐见的多种信息交流手段为渠道,达到教育的快速、有效和全面的实施。

校团委充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发挥各级团组织的软硬件优势,建立了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学院共青团网站、手机为主要方式的信息化联系体系,建立各班各系以及各学生组织邮箱及飞信体系,及时向各学院团委及各团支部发布信息,现在我校团组织以组织或工作项目名义开通微博29个,博客35个,qq群329个,手机报8个,学校团委门户网站——团员之家点击量达到近320万次;全员、全程、全域做好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等工作,不断加强网络评论员、信息员、策划员和技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思想引领队伍体系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学生组织校内及QQ群”时刻观测全体学生的思想动态,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及肯定。《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我校团委这一工作。

2、深入推进“服务济南”计划,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成长结合,服务促进成才

学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服务济南”工作要点,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推进学生结合本专业开展服务济南计划,使学生在服务济南中寻找个人价值,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学院立足专业,发挥优势,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服务济南”行动,为学生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实现了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在济南监狱,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党员服务团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智拓展运动会、团体咨询、编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监狱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和效果。文学院“知识帮扶”实践团在走进平阴玫瑰中学,先后开设了汉服文化、诗词文化、音乐艺术等专题课程,以古代诗歌史及服饰为主线,开展了传统服饰展示、传统乐器演奏、传统文化讲解等活动,为玫瑰中学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典文化的机会,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物理科学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泉城学院实践团分别在青州魏仕照明有限公司、山东开泰集团、山东润通机械制造公司,通过参观企业,座谈调研、实际操作,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七里山社区开展的电器义务维修活动、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在府学文庙开展的文化宣传与导游服务活动,外国语学院在济南市公安局天桥分局开展的出入境咨询活动等等,都使同学们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得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收到良好成效。

3、特色立团、特色兴团,深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校团委根据“固本强基、多重覆盖”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深化“特色立团”意识,分批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团组织进学生组织、进社团的力度,不断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推行在学生会、志愿者联合会、自律会、科技协会等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中建立了团支部,新建特色团支部43个。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特色团组织灵活、创新的特点,实行“一种身份,多种管理”,保持原有团建模式的基本结构,团员的团籍管理、注册登记、团费收缴等日常组织工作仍归所在班级团支部管辖,团员采取就近就便的原则参加所在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和教育活动。

由于充分适应了当前学生的变化和特点,深刻把握了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新建团支部具有很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我校在学生社团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建立了学生团支部,在团组织的带领下,该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该团组织特点,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服务广大农村,同时该团支部的调研题目参加了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西安世园会专项,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如,我校科技协会也建立了团支部,该协会在2011年度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社团荣誉称号。而其他新建团支部也纷纷开展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公德大讨论”系列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切实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是对传统的班团组织建设的有益补充,通过多种团建模式的有机融合,使基层团组织的战斗示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共同形成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

2011年12月22日

<< 上一篇:济大团字〔2011〕1号 共青团济南大学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
>> 下一篇:济大团字〔2011〕30号 关于做好2011年度学院(处)共青团考核工作的通知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