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疫情,逆流而上担使命。2020年的庚子鼠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而至。在这场攻坚战中,我们身边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积极响应号召的“00”后19级化院学子。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大一萌新们,看看他们的责任与担当,看看他们搭建起的“爱的桥梁”。
我叫李志旋,是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材1903班的一名共青团员,我的家乡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许李村。这个假期,我多了一种身份,成为了防疫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责任和使命,我更明白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应该为防疫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0年2月5日,我开始在村口作为志愿者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我的任务是做好来往车辆、来往人员的登记,以及对来往车辆的消毒。在防疫信息二维码投入使用后,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把信息填到相应责任人的名下。作为一名00后成员,我虽然无法赶赴前线抗击疫情,但是作为已然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在面对如此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做防疫科学知识的普及者,做疫情谣言的制止者,做积极防疫的志愿者,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此次防疫工作作出贡献。
人心齐,泰山移。每一股细小的力量终能汇聚成强大的暖流,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只会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更加团结。
我是田哲,是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19H1班的一名共青团员。我的家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村。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疫情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年初二村委会火速召集志愿者,我毫不犹豫报了名。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我们村其中一个村口,控制人员流通,进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和消毒,主动与村民耐心沟通,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随后越来越多村民们也主动加入防疫的阵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村民为疫情严重地区捐款捐物,这不算多的捐赠都表达了我们对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我会继续在我的岗位上尽我的能力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全国还有很多身处疫情一线的英雄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我相信,鏖战之后,我们一定可以迎来胜利,同时也希望每一位抗疫英雄能够早日凯旋而归。
我是张慧莹,是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材1901班的一名共青团员,来自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世纪城小区。当疫情愈发严峻时,我便想为这次抗疫出一份力,机缘巧合,我加入了八方公益的外联部。
我的工作是负责对接一线医院,统计这些医院的急需的物资,反馈给有关部门,在找到合适的货源和资方以后,再次对接医院,将我们的物资送到医疗人员手中。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线医务人员的艰辛,在疫情一线口罩永远不够用,供不应求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些医院一家比一家更需要这些物资。我们协调对接许多医用物资捐往疫区,共帮助32家医院、1个社区,并且接待了许多有捐赠意向的人们。在这里,我与工作人员的心情是一样的,希望所需物资越来越充足,希望病人能够早日康复,更希望白衣天使们可以美美地休息。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为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点赞!艰难终将过去,光明总会到来,愿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共待樱花盛开!
对刚迈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们而言,这场疫情正是他们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关键时刻,他们积极投入抗疫的工作中,把原本空暇的假期生活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或许他们还有这一丝稚嫩,但他们在防控疫情的实践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构建起一座坚强不屈的后方阵地。
(编辑: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