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在线投稿  »  政法学院  »  正文
星光不问赶路人,砥砺前行终有获——访山东省优秀学生颜环宁
作者:戴大磊 栾雯晶 张倩  来源:政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5日 09:32  点击次数:

颜环宁,女,中共党员,政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要组织者,新时代社会政策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新中国70年社会学与社会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会务组成人员。

2017-2018学年免试推荐研究生、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要组织者,荣获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项目优秀督导、济南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荣获入学一等奖学金、济南大学学术论坛优秀奖、政法学院学术论坛一等奖2次、党史知识竞赛三等奖。

2018-2019学年专业成绩第一,荣获济南大学优秀学生、济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荣获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山东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新时代社会政策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之研究生学术分论坛三等奖、院学术论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2019-2020学年专业成绩第一,荣获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项目优秀督导、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济南大学优秀毕业生、济南大学博学之星荣誉称号,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毕业论文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已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际会议英文文章5篇(高水平),普刊11篇。曾作为骨干参与省厅级研究项目5项。共参与大型社会调研活动10次,包括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次)、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5次)、民政部特困人员状况调查(1次)、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1次)、山东省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1次)。

志当存高远,爱拼才会赢

江河之所以波涛汹涌,是因为它永远在奔海的路上。七年前,初入济大的颜环宁如所有“新人”一样,心中充满着青春的懵懂与迷茫,刚从高中的“樊笼”中解脱,对于学习,颜环宁也曾抱有侥幸的心理,自以为“背背题目”就足以应对考试。然而第一学期结束,不尽如人意的成绩给她敲了警钟。如果说成功的路上曾有过起点,在颜环宁的大学生涯里,这次成绩也许就是一个转折。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从第二学期开始,颜环宁即端正了学习态度,由此在学习上花费的足量精力使得她即使面临着第一学期的失利,也仍旧拿到了奖学金。大一虽然结束,但勤学之路却刚刚开始。

之后的三年里,颜环宁始终保持着认真、勤奋、扎实的学习态度,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学识促使其成绩名列前茅,而这也为她取得保研资格奠定了基础。

成功升入硕士殿堂,研究生阶段的颜环宁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拿到国家奖学金。为了这个光辉般的理想,颜环宁决定为自己加压。国奖的评选有众多标准,其中科研论文的数(质)量占据着不小的比重,而对于科研经历贫乏的颜环宁来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计划的关键在于执行,理想的意义在于努力。除了平时上课,颜环宁开始攻读理论经典,操练论文写作。时光荏苒,不舍昼夜。伴随着四季的流转,颜环宁已经积攒了厚厚的两大本读书笔记,大大小小的论文也写了二十多篇。从开始时毛病巨多、质量堪忧的小论文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会议英文文章,颜环宁花费了无数个日夜。在坚持自律、不断总结、积极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国奖的大关终于被攻克——16篇已发论文,这是勤奋对有心人预定的奖赏。

正因为有了入海的梦想,江水才留下深深的河床,而每一厘米的下蚀,都是奔汹留下的勋章。如果说青春有个标配,那一定就是理想,如果说青春有个标准态,那一定就是拼闯,只有在奔跑的途中,才能遇到所有的好运。

回想起自己的“争优”生涯,颜环宁收获了三点感悟:认知、勇气和坚持。认识自己的不足是争优的基础,敢于走出舒适圈的勇气是争优的前提,而永不停歇的脚步是争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我所理解的‘优秀’不是完美,而是努力做到更好。”颜环宁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她的河流仍旧在路上。

行是知之始,穷理为应用

什么才算真知?是终日晏坐的满腹经纶,还是不顾风雨、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本科毕业三年,颜环宁始终忘不了大四那个夏天的CSS(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第一次在如此重大的调研活动中担任督导,颜环宁不免紧张与忐忑。几番入户之后,颜环宁遇到了困难——一位矍铄的老人硬是拒绝受访,还用粗语将团队称为“骗子”。强忍着心中不被人理解的难受,颜环宁看了看身旁的队友。“如果督导都难以承受(压力),那访员又如何振作?”责任的使然让颜环宁收住沮丧,转而去安慰自己的队员。在校期间,颜环宁经历了大大小小不下十多次的调研,从第一次入户的忐忑到第N次走访的熟练,从一个谈话结巴的随访到社科院认可的“优秀督导”,颜环宁收获了责任与勇气,也对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理论永远是理论,只有经历实践检验、符合自身需要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颜环宁说道。对待专业学习,她的要求是“能用会用”。

千里之行,不迈开双脚,便只能永远眺望他人在彼岸的快乐。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我们要做脚下生风的奔走者,而不要当纸上谈兵的赵括。通过实践,再小的想法也能变成真理;忽视实践,再精巧的理论也不过是荒唐之言。颜环宁懂得,她也是如此去做的。通过一次次的调研,她收获了经验;正是不厌其烦的实践,让真理逐渐浮现。科研之路虽道阻且跻,秉持着不怕吃苦、不畏碰壁的勇气与热情,颜环宁在此过程检验了理论、完善了学术研究,获得了赏识与认可,终让梦想照进现实。

所学成性格,感恩师与友

春去秋来,颜环宁与济大社会学的相处已过六年。不论是七年前选择的社工,还是三年前跨考的社会学,一切进入脑海的知识都在时光的过滤下慢慢沉淀,最终锻成更广阔的视角与坚实的素质。

记账固然不会用到函数,但因放弃数学而导致的逻辑思维弱势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使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让人懂得多角度、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六年的“二人时光”,颜环宁已摸透社会学的心。“建设社会”——这是她与社会学暗暗定下的“约定”,也是作为一名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良好的老师与学友也是激发学科热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的影响足至一生,在济大的时光让颜环宁对自己的两位导师满怀感激,如她自己所说:“他们让我学会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和老师相处的日子里,颜环宁注意着老师的每一个细节,总是拿老师的行为为自己做检讨,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需要改进。在一次帮着导师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颜环宁感触颇深。看到导师仔细地梳理、分类材料,然后检查标点符号、字形字体、打印类型,最后到分装成册、做出目录,这样一个让外人觉得微不足道的经历,颜环宁却从中领悟出“玄机”,以至于多年后的毕业时分,她仍然记忆犹新。原来,做事定要认真与细致。从此,她便传承着导师认真负责的这团炬火,一路燃烧下去。

大三之后,在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的同时,颜环宁还助力朋友们学习。针对她们的具体情况,颜环宁为每人做出专门的复习建议,提供单独辅导,帮着朋友们抓重点、提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所有人的成绩都得到了明显进步,其中一人还拿到了奖学金。一群人的奋斗更精彩,历经磨难后的感情更牢固。共同“作战”的日子虽然已经结束,但“战友”们之间的友谊却愈发深厚。忙完一天的学习和工作,颜环宁拿起了手机——这已记不清是多少次与他们放松地视频通话了。

窗外的栀子花又一次开放,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圆满的大学时光。对于未来,颜环宁有着自己的整体规划——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

(编辑:韩文丽)

(责任编辑:张君)


<< 上一篇:政法学院阳光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情牵积成,筑梦青春” 志愿服务活动
>> 下一篇:政法学院阳光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济大印象,与秋邂逅”活动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