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瑟瑟秋风中夹杂着初冬的丝丝寒气,正午的太阳落在皮肤上,让人感到些许暖意。就是这样一个中午,笔者在特教大楼三楼办公室如约见到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陈功香教授,优雅、谦和、阳光是她带给笔者的第一印象。两人一室,一张长桌,她的诗意人生正缓缓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陈功香,现任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硕士生导师,济南市政协委员。自任职以来,陈老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和《心理科学进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被SCI、CSSCI所收录。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与心理学相遇相知,便一路同行,感悟和收获这份人生的幸运,笔者就与心理学的相遇和陈老师开启本次访谈。谈及自身,陈老师的言语中饱含谦逊与低调,谈及心理学,她仿佛更有雅致,对笔者侃侃而谈、畅所欲言。陈老师直言,与心理学的缘分源于自身对心理学的兴趣。早在大学时,陈老师就对设计精妙的心理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便开始从事与基础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工作。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几年博士学习生活使她与心理学碰撞出更大的火花。陈老师坦言,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的三年时光是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三年。在研究所学习时,每天查阅文献、阅读资料,小组讨论……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点点滴滴和对心理学研究探索的日日月月,都成为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结合时政,陈老师提出了自己对心理学发展前景的看法。十九大召开后,国家提出了“全民健康”的理念,对心理学也愈来愈重视。对此,陈老师欣慰的说道:“心理学的春天到了”。多年来,陈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认知心理学,谈到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新方向,陈老师提到了认知神经科学。她认为,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脑-认知-行为的关系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认识脑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已成为本世纪最具挑战性和最活跃的科学前沿。陈老师正是如此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将自己所有的热爱倾注其中。
谈及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陈老师表示,学习心理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自己在压力面前主动调整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她始终在心底感恩与心理学的相遇,并坚守初心不断追寻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她在学术研究中体会学习心理的乐趣,又在与心理学的相遇中感悟人生真谛。她直言,心理学这个专业“藏”着人类心灵所有的秘密,是一门神奇而富有魅力的学科,值得我们付出一生去挖掘、去拓展。显而易见,心理学已经深深扎根在陈老师的人生中,一切变迁都自然而然的生长着,正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研究之路难免艰辛,多年来,陈老师始终怀揣对心理学研究的热爱,不断向心理学领域更高的殿堂迈进。在谈到“错误信息持续效应”的研究课题时,陈老师说道,对错误信息持续效应的机制的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维护国家安全。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陈老师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所想达到的目标——做新颖的、有价值的、接地气的研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学术研究中,一次次对实验步骤的重复操作,一次次对实验数据的重复检验,无一不考验着人的能力,但陈老师却乐在其中,体味着研究的乐趣。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人。从大学开始迈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步以来,她就一直秉承真诚与热情的初心,坚持不懈的从事有关心理学的各项研究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所爱之事中。
生活如旭日东升,微笑相迎,便时常看得到黎明曙光。学术研究之余,陈老师也有着一些平凡的小乐趣,喜欢逛街和看电影。当笔者问及她最大的兴趣爱好时,陈老师思考良久后回答我们,她最大的爱好还是学习。“人生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知道的越多,发现的不足就越多,唯有学习,才有进步”,正如左宗棠所说:“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陈老师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坚持学习,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潜润于心,担当于行
2004年博士毕业后的陈老师来到济南大学任职,可以说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多年来,陈老师始终热爱这份工作,先后承担多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并在2012年前往美国交流访问一年。她将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她严谨而又随和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赞誉,日进日新的治学学风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当谈到进入济南大学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时,陈老师笑着说:“正如‘教心一家亲’的口号所言,教心学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们相处地十分融洽和愉快,工作环境十分舒心。济大也是个非常适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的溪流飞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血闪光。不论是教学一线的工作,还是幕后的学院管理工作,都是非常复杂和零碎的,但陈老师依旧投入自己百分百的热情,一刻也不曾倦怠。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人生路上,既充满了风风雨雨,也会遇见万里晴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节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路,都有自己的里程碑。沿途的风景也许不是专属的,但脚下走过的路始终是自己的。当谈及人生的里程碑时,陈老师提起她读硕和读博时的导师。“导师给予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方面,导师们都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导师。”导师们严谨勤奋的科研风格与为人处世的良好作风,一直深深影响着陈老师现在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感受到师恩深重,陈老师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她都亲近温和、平易近人,和学子们建立起温暖美好的师生情谊。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一个好的教授所能给予学生的帮助一定不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会在人生的大小事上为我们指点迷津。路漫漫其修远兮,恩师定会与你同行,陈老师正是这样以身作则,让她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还真正领略到作为一名学者和教师应具备的学术精神和探索精神。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人生是一座富矿,有待自我去开采。也许脚下的道路充满泥泞、荆棘和沼泽,走过去,可能会让自己跌倒在泥泞中,也可能遍体鳞伤,甚至让自己深陷沼泽之中。但只要你能勇敢的跨过去,人生便经历了考验,变得更加耀眼璀璨。采访的最后,陈老师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建议,她直言,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自己全面发展,做一个人格健全、道德完善的人,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修养,塑造健全人格。陈老师为大学生提出了三个帮助自我审视的问题:你能干什么?你愿意干什么?你适合干什么?“确保自己能够引领自己,确定自己能够把控自己,人生在世不一定要功成名就,能过上让自己满意的生活也已足矣。”陈老师这样讲道。人的一生,难免浮浮沉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的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不用悲观,只要以率直、谦逊的态度面对困难,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陈老师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践行者,更是引领者。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是陈老师默默坚守的宗旨,更是陈老师期望付出一生来实现的诺言。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是对陈老师最真实的写照。四季更替,斗转星移,高云淡冬色渐,山魂海韵新意逢。当微风送来第一缕温情,当阳光投下最明媚的暖意,笔者的采访也接近尾声。教诲如甘露,师恩似海深。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时光清浅,惟愿您,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审核:张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