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模式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事件层出不穷。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网络教育的优势、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模式构建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三个方面出发,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进一步的模式探索,力求借助网络教育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变化。他们脱离了高中老师和家长的庇护,开始作为个体去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压力。此外,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接触社会、步入社会的同时对情感、挫折、金钱等问题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进而诱发心理问题。众所周知的汪海洋、马加爵事件就宣告了心理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 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网络教育较传统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更加适应高校校园环境条件的发展,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以说教为主,以传授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通常以公选课的形式出现,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经常逃课旷课的现象。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极为有限。所以,以公选课的形式达到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切合实际。
此外,许多高校均设有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并未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同学们羞于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也有同学虽然意识到自己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却不愿意承认,害怕受到别人的非议。最后,在高校真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比较有限,并不能充分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现实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高校广泛普及以网络教育为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资源信息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了解到最先进最前沿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资讯,也可以通过搭建网络课堂、心理测试等途径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依靠网络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通过动画短片、贴吧、微信、QQ聊天等大学生熟悉的形式加以传播表现,从而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形式单一的局限性,进一步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拉近了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距离。
2、发挥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实效性和及时性
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
网络教育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信息,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长期发展。
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大学生以在线咨询、QQ聊天等形式可以方便、及时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避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解决不及时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成长。
二、 建立适合高校环境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强调网络教育一定要适合高校环境的具体情况,要针对大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网络的便利和优势,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服务。
1、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性网站
将网络教育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专业性网站。在网站建设中,要考虑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这一阶段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加以归纳整理,设计出相应的版块,方便学生们查找咨询。此外,特别强调在网站建设中要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比如,网站的设计要适当添加动态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注意;可以通过小短剧、动画、小品等形式来宣传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在线测试和咨询,让学生们对自己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所以,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中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高校的环境和大学生的心态,做到有针对性、专业性、高效性,才能使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实际价值。
2、建立以专业心理医生为主导的心理咨询平台
在校园建立以专业医生为主导的心理咨询平台,主要是为了规范心理咨询的过程。专业的医生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整个过程更加专业、规范、行之有效。
此外,在专业医生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以“校医和专业老师为主”的策略。着力发掘校内的力量和资源,征召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志愿者,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老师和学生在这项工作中不仅能同心协力为需要的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增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心理咨询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采取视频、信息、留言等方式进行,借助网络和先进通讯方式的助力,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具体。
所以,建立以建立以专业心理医生为主导的心理咨询平台一定要立足校园,师生一起努力建立专业、规范的平台,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
3、建立大学生群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团体
在高校环境中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依靠大学生群体的力量。通过网络手段召集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到活动中来,以团体的形式组织相关的活动和问题讨论组,以同龄人的角度和认识出发,主动帮助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通过同龄人间的相互关爱和交流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依靠大学生的群体力量,依靠网络的力量,在专业老师和校医的引导下将这一活动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群体化的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 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网络教育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是一种新的尝试。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何将弊端降到最低限度,从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1、过分推崇网络技术的应用,忽略对学生本体的关注
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发布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利用网络手段搜索,大都比较全面、细致,却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使得一部分内容不仅枯燥乏味,更缺乏针对性,让大学生产生距离感,使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在网站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过分重视网络技术的使用,却忽略了二者的结合,一味追求技术突破却忽略了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2、缺乏线下对学生后续性发展的了解
通过网络的平台,对学生以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隐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之后的后续性发展缺乏关注。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线上心理咨询时,要尽量获得学生的信任,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学生的后续性表现加以关注,确保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
3、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和个异性
通过网络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具有普遍性,却忽视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和个异性。每位大学生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不同、自身对问题的承受能力不同、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网络教育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这些差别,有的时候并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教育的同时,如果不能完全解决内心的疑惑和问题,要主动寻求专业老师或者医生的支持和帮助,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大化,进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为了更好地将网络教育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建立适合高校环境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网络教育模式,认清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加以关注和修正,使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