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我校挂职干部张振宇同志在团中央学校部集体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会议上的汇报发言材料
阅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这本书既是鲜活的教材,更是生动的范本,总书记在曲折的青年时代砥砺奋斗干出了顶天立地、催人奋进的大事,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这本书再现了总书记的青春岁月和奋斗足记,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团干部,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高度,砥砺学习
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总书记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作为高校基层团干部,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矛盾瓶颈和理论恐慌,共青团工作没有“淡季”全是“旺季”,没有“熊市”全是“牛市”,全年红红火火,全天热热闹闹,事务性工作缠身,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常态,虽然大家经常通过微信或者新闻等渠道对马列原著、总书记讲话进行碎片阅读,但是脑海中对这些经典著作和文件讲话的内在逻辑、外在机理、彼此联系梳理不够、理解不深,日常理论学习就不免存在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功利化的问题,就像电影台词所表述的:“仿佛听过好多人生道理,喝了好多心灵鸡汤,但是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面对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深刻把握转型期大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好思想引领工作,基层团干部有时会面临理论本领恐慌的瓶颈。挂职以来,我充分利用宝贵的锻炼学习机会,系统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学校共青团相关文件和团中央书记处领导的相关讲话,这几个月每当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以上著作和文件的时候,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文件和著作字字珠玑,前后呼应,让人如沐春风,举一反三,受益匪浅。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深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理论就是学真理,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我们基层团干部要做到会说话、会办文、会办事便更要多读书、读原著、学讲话。在今后的挂职工作当中,我们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扎扎实实学、原原本本学,踏踏实实悟,学习原文,学习原著,系统阅读,深刻领会,只有做好团的理论研究,才能有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底气,才能进一步学会如何领会借鉴文件讲话把握学校共青团研究工作特质,建构学校共青团理论话语体系。通过学习学校共青团的重要理论文献,切实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工作思想,努力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伟大真理转化为学校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指导学校共青团理论研究工作,助力广大学校战线团干部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干事力度,立志做事
总书记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就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别人是从零开始,而总书记要从负数开始。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他还是带领大家建立了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缝纫社。总书记当时要过四关,我们作为挂职的干部刚到岗时也要过三关,比如“思想关、文字关、理论关”,但是我们比总书记当时的境遇要幸运的多,团中央学校部等单位和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和挂职条件,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大好环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方得始终,像总书记当年一样,自觉强化对学校共青团理论研究的使命担当,把青春、热情、能力集中展现在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才能不负此次挂职学习、修炼内功的宝贵机会。当前学校共青团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如果说基层团干部完成改革任务是过河,而过河需要“船”,需要“桥”,这里的“船”和“桥”,就是思想理论,就是工作方法,我们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便是尽己所能,为全国学校战线团干部“造船搭桥”,提供先进的、优秀的理论成果,在各位领导老师的统筹安排下,做好辅导教程的编写和优秀研究成果的转化摘编,将其转化为指导广大基层学校团干部的强大思想引领武器和便捷工作指导工具,像“口袋书”一样,切实助力大家在学校共青团工作中有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助力团干部在干事创业、改革攻坚大潮中完成提升工作水平、砥砺奋斗前行的新旧动能的完美转化。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怀温度,求实创新
总书记对梁家河人民始终充满感恩,一直怀着对人民的感情和敬畏干工作,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事求是调研,踏踏实实工作,人民在哪里,总书记就在哪里。作为高校团干部,我们也要珍惜团的岗位热爱团的事业,响应号召“当好学生友、不当学生官”,做学生能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团干部,无论在操场还是宿舍、无论在课堂还是礼堂、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有时候有的基层团委搞活动因前期调研和准备不够,学生的参与感、受益感、获得感不强,学生被动参加后感觉仿佛朱就像朱自清先生说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高校基层团干部只有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发力点,切实融入学生、服务青年学生需求才能赢得青年学生信任,只有真正把学生记在心里,学生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要尽己所能以心灵感化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以行动感召行动,做好学生政治上的旗手、学业上的老师、情感上的朋友、品行上的典范。在今后的挂职学习工作当中,不管是写报告还是编教程,都要怀着感情写,怀着敬畏写,写真话写实话,不写套话不写虚话。记得2015年作为辅导员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带领学院的多名工科学子撰写的《转型期山东省青年社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十七地市的调研》荣获了“挑战杯”哲学社会报告类全国大奖,后来专家推荐的理由就是我们作品的文字特别真诚,因为真诚,所以让人感动,从那一刻我和学生就将“踏实做调研、真诚写文章”作为日后学习科研工作的座右铭。我们做学校共青团研究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讲究效果、既严又实,力争写出有“理论高度”“内容深度”和“情怀温度”的研究成果,着力通过自己的扎实思考和创新研究力争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供给侧改革,帮助广大学校战线的团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作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多具有“学校共青团专属特色”的有效供给、精准供给、科学供给。
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团干部,永远不老的是青春,永远不朽的是精神,永远燃烧的是激情!感恩我们正处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基层团学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很多人能够在总书记当年知青下乡的年龄阶段从事光荣的共青团工作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总书记是全体青年的楷模,更是全体青年学习的榜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们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