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济大青年  »  第二版  »  正文
(总第101期)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探析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16:37  点击次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广泛重视。职业发展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基础性工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工作领域与职业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系统教育活动。

一、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意义

职业发展教育依托专业特色,把以课堂为中心的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发展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机制中,坚持职业发展教育“三化”,即科学化、复合化和全程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科学化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又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对职业发展教育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梳理。通过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创始人帕森斯(Frank·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萨帕的职业发展周期理论和霍兰德(John·Holland)的类型学理论与职业发展教育有机地结合,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全方位、零距离地了解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认知职业,了解自我。

(二)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复合化

职业发展教育应按照“理论加实践”的原则,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辅助复合的改革。根据不同年级学习特点和需要,构建 “四年递进式职业发展教育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就业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利用假期实施分年级的递进式职业发展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大一为认知性实践,大二为体验性实践,大三为见习性实践,大四为实习性实践。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把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方式进行具体的规定,有力地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课程的实际价值。

(三)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特点和需要,突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要求,建立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设计连续性“模块式”教学单元,以提高其教育效果。比如,大一的重点是职业认知与探索,大二的重点是生涯规划与准备,大三的重点是职业素养培育与指导,大四的重点是职业获取与适应。

二、职业发展教育的有益探索

2012年,酒店管理学院实施职业发展研习营活动。以“课程引领、文化熏陶、体验实训”为内涵,推行“模拟化公司运营”的组织模式和“产品化成果输出”职业发展教育新体系,在研习营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注入专业技能、管理认知,挖掘学生的成就导向、学习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与执行能力等关键素质,为其“职业化认知”做好启蒙培养。

(一)课程引领,提升职业发展教育能级

以“三结合”为切入点,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从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出发,设计了职业发展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形式上,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实现课内外相结合。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了讨论、策划、职场成功人士采访和人才市场走访的作业。学生进入“大学生实践联盟协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团队协作,学以致用。在教学场所上,实现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开设“反馈式体验”实验和体验式面试训练。校外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走访人才市场和尝试企业岗位挂职实践。由此,大大丰富了教育手段。

(二)文化熏陶,拓展职业发展教育内涵。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广阔平台,以广义的教学活动为载体,构建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体系。职业发展研习营开展了“厨其制胜”刀工大赛、雕刻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迎新生、迎校庆、迎校友为主题的“三迎”系列活动与酒店职业经理人杂志社合作,邀请到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中国区总经理杨卫权等行业内知名人士为学生开设专题演讲、论坛,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杂志社李建军等为客座教授,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素质。

(三)体验实训,搭建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平台

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开展模拟经营活动。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餐饮经营管理场景,借助学院专业优势,集合学院优秀人才,综合管理学、会计学、餐饮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食品卫生科学、酒水知识、餐饮产品制作技术以及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市场运营与开拓等能力的目的,实现了“职业发展通识能力强化培养”、“专业职业能力优化培养”以及到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目标化培养”的完整实验实训体系。

三、职业发展教育的支持体系

每届活动中,学院遴选团队3-5个,每个团队人数不设上限,组成成员具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优势与特点,以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学院提供可容纳108人同时就餐的创新实验室,作为团队的模拟经营餐厅。同时配有酒吧模拟实验室、烹饪实验室、面点实验室等团队工作所需场所及教学实验设备。经费方面,学院根据实施方案预算,给予团队无息贷款,以保障团队运作。学院综合酒店管理和烹饪与营养专业教师,组成指导专家团队,为团队提供智力支持。

该活动包括三个模块:一是通用能力模块,通过方案陈述、模拟面试,提升同学岗位应聘能力和适应岗位工作的最基本技能;二是商务通用能力模块,通过经营中涉及的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学生可以得到真实体验,学院还定期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三是创业通识技能的体验与实训模块,通过实体创业的模拟,体验操作流程,了解企业经营要素,实现创业通识能力的培养。

通过模拟经营,实现了专业实验实训的四大转变:一是从以往的模拟型实验实训转向实战型;二是教师主导型转向学生自主型;三是由验证型转向创造型;四是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演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化为自主型体验式学习,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培养,为他们的岗位实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职业发展教育的成效

在职业发展研习营中,专业职业能力的优化培养是在模拟经营中实施的。紧贴行业,利用丰富的校内外资源,是本项目的重要特色。

对学生而言,参与模拟经营好处多多。一是资金投入低,风险低。学院为每个团队提供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保障经营顺利开展。二是经营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影响学业。三是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了创业的整个过程,了解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实践中他们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求;在实践中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奋斗的目标;在实践中他们培养了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如学生所说:“模拟的场景使学生明白了创业者的艰辛,明白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明白了社会和职场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明白了在学校的成长历程对于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学校而言,这种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校与社会两者间的契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小规模做起,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管理形式上也有所突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新的尝试。这种模式克服了在校生创业影响学业的消极意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模型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修正和改进,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逐步探索出适合专业特色的职业发展研习营活动模式,我们把它概括为钻石模型。

第一课堂的认知性实践、体验性实践、见习性实践和实习性实践为横向时间轴,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第二课堂的文化熏陶和体验实训为纵轴,体现在每年的学习生活中。

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自己的职业认知几乎是空白的,像一个没有被打磨的石头,希望我们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经过职业发展研习营的锻炼,成为一颗闪光的钻石。

<< 上一篇:(总第100期)养浩然正气 品人间清欢
>> 下一篇:(总第101期)脚踏实地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