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济大青年  »  第二版  »  正文
(总第102期)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当代思想争鸣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0日 16:25  点击次数: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但这些理解还不够,还不够让人们明白对哲学应该持以的看法和态度。其实对哲学的看法很简单,哲学一直在寻求一个自己的科学的解释。世界观不仅有平行的存在,还有等级的存在,即不仅有横向,还有纵向。平行的横向状态其实辩论的话意义不是很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论了千年还没有谁说服谁。辩论的重点在于等级的纵向方面,这种辩论也才达到辩论的目的,即: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而达到传播思想和提升思维水平的作用。

中国从流动性很差的农耕经济中产生差序格局和对商业轻视的目光。多数人的目光盯在土地上,所以各种思想科技的出现经常是围绕农业展开的,而相对对交通航海提及不多。中国古代一次次的改朝换代,总是脱离不了农民起义,脱离不了王权统治,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新的管理模式,为什么看到的仅仅是理想化的大同社会,为什么太平天国即使带领人民走向大同最后还是以王权统治为结尾?农民的局限性是什么导致的,难道仅仅是读书受教育过少吗?在地主—农民的格局中,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农民看到的仅仅是推翻一个大地主,而之所以建立不起资产阶级政权,之所以眼界不能改变,是因为没出现新的经济模式。

目光转向欧洲,新的经济模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产生更多财富、实现更好未来的群体中,当这个群体壮大成一定势力,他们便能出现为了自己利益而产生的思想体系和模式。而当时机成熟后,他们便带着为自己群体造福的思想推翻旧势力,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究竟有多强。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一种决定一种即一对一,其实不然。首先,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落后或提前于物质而存在。其次,经济基础不一定决定一种上层建筑,这是很多人曲解那句话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可以把经济基础比作一个很优秀的电脑主机配置,而上层建筑则是操作系统。那么在配置处于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安装微软或苹果的操作系统都是可以的。这也是一些错误理解马克思主义之人的错误之所在。现在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做推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化了,人们更在意自身的利益。社会“原子化”,集体意识部分丧失,弱肉强食。从而导致人和人之间被利益和自我诉求隔离开。在这基础上进而形成了独立、自由和为自我利益而奋斗的思想。这就是欧洲思想形成的一个概括性思路。中国自古没有独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也几乎没有这些土壤,所以中国的传统理念和市场经济形成的理念几乎完全不同。

那么面对这个思维变更的时代,面对这个言论更加自由的时代,我们真的就可以完全在自我利益和自己的世界观的驱使下做到“百家争鸣”吗?“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必定是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的话。为什么思想多元出现在动荡时期,而不是如决定论所说出现在发达的安定的唐宋或者新中国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家统一。一个国家的统一,必须需要一个思想支柱,即多样化的思想必须围绕着一种体系转。经济实力再强,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去凝魂聚气,这个国家还是难以前行的,只有思想统一,国家各方力量才能合力抵御文化渗透和增强综合国力。反过来想想看,如果在一个统一安定的王朝里,思想多元化会是一个什么情形。拿目前中国来说,为什么国家抵御资本主义思想,如果中国一派推崇资本主义,一派推崇社会主义,一派推崇别的什么主义,这个国家会怎样?不言自明吧。放眼美国,很多人认为他们实行更为彻底的言论自由,不同的人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对他们来说依旧有一种叫做“美国精神”的东西在他们心中长期扎根,而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他们团结、奋斗,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追求新的进步,也正是这些精神推动着他们在国家战争和世界战争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类是群居动物,而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将所有人融合在一起的团结的力量。所以在这个国家快速朝现代化前进的时代,我们需要思想争鸣没错,但还需要一个思想支柱。

<< 上一篇:(总第102期)考量
>> 下一篇:(总第102期)网络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