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济大青年  »  第四版  »  正文
(总第128期)青春和被烹调的青春——读《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有感
作者:兰晓杰  来源:济大青年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13:06  点击次数:

只要还有年轻人,就会有青春,就会对这个世界的缺憾敏感而失望,就会抱有某种理想主义,这些不会改变。尽管小说中的青年林震,他的行为在当下看来是那么的夸张,青春的纯洁度和热烈度都加了倍,变了形,但初心还是好的,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有这种青春气息,这篇小说即使只作为文学作品,到现在也还是值得一读。更何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王蒙的这部作品被冠以政治的暴露和干预,被毛主席作为评论的靶子,具有浓烈的的政治意味。

这篇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而饱含青春的浓烈气息更让我们为之动容。

青春的鲜艳色彩淋漓尽致地反映在林震这个人物形象上。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因为在基层表现优异,经过人事调动,安排在组织部工作。“对于一位二十二岁的青年来说,他的生命史好像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连给某个姑娘写一封信的事都没做过”。所以,他的脑袋里装满了理想。“也许真正的生活在这里开始了?他抑制住对小学教育工作和孩子们的依恋,燃烧起对新的工作的渴望”。丰富的心理活动,将林震这个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至于我们不会去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身边有很多林震式的人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理想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碰撞时,那种熊熊的满腔热情又顿时灰飞烟灭,只有表现得无可奈何。但在黑暗面前,青春的我们依然坚持我们的初心,守住心中微弱的光,积极寻找光明。我们很敬佩林震在讨论麻袋厂的会议的发言,直指人心,猛烈地指出刘世吾、韩常新的错误,然而区委书记等人的态度却是冷漠的,或许,他们对于林震这个新面孔提出的新意见都嗤之以鼻,从心里就没将林震看在眼里,只是,迫于林震提出的尖锐意见而作出礼貌性的回应。林震心里也是一万个不服气,自己的意见,工作中出现错误的症结也已找到,但是,面对冷冷的没有丝毫人情味的所谓的领导们的回应,林震感觉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无处用,着实让人着急。王蒙笔下的青春洋溢着欢畅和自信,也充斥着糊涂与苦恼,青春总是会自以为是,有时候还咄咄逼人。但这样的青春正是大多数人的青春,因为植根于大众,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无限的憧憬“那么不是从明天,而是从现在,他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领导的指引,这正是目前最重要的······”“他坚决地、迫不及待地敲响了领导同志办公室的门”。对于林震的未来走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青春是我们的渴望。

在王蒙的小说里,大量地运用了对比,将人物进行鲜明深刻的对比,强烈地刺激了我们的视觉神经。刘世吾的塑造,为这部小说的成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刘世吾的出现,深刻而真实地塑造了一位谙熟为官之道的新式官僚主义者的形象。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官僚主义者,也有青春,而且是被烹调的青春,呈现灰色。

与林震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人同属于知识分子,刘世吾的性格不像林震的单纯正义,而是具有一种矛盾性。他的性格比较复杂,有时候我们会为他的官僚作风和生活习气感到气愤,有时,却对他关心林震与赵慧文的关系,为他指点林震行为感到可亲可近。他知道在那个年代工作与生活中的是与非,有时候是不一定是是,非不一定是非,是一定能战胜非,又不能一下子击垮非。就像他经常道出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对生活和工作的冷漠和麻木,完完全全地侵蚀着他,他仿佛看透了天底下的一切,成为一个悠然的旁观者,每天忙忙碌碌地干着机械性的工作,做着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没有热烈的爱,亦没有热烈的恨。但刘世吾也并非是马马虎虎地官僚主义者,有时候还能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而且他还会找一些理论为自己做挡箭牌,比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一旦自己的工作出了问题,这些理论能成功地为他作掩盖和庇护。每当林震问他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时,他总是说一大堆理由,然后又是那么一句“就那么回事”。从刘世吾的言语里我们能感到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我们也更能体会到刘世吾也可能和林震一样从知识青年一步一步爬到组织高层的经历,显然刘世吾的工作能力很强,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了保全自己,他渐渐懂得察言观色,学会了圆滑的为人处事技巧,变得冷峻、内敛、低调,却不知现在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走向那个青春时期曾经自己厌恶的官僚形象。回忆刘世吾的青春,就是在不断地被烹调中,呈现现在的灰色状态。

身处青年时期的我们,是否真的迷失了自己,成了青春的边缘人。我们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为网络上的不公感到愤愤不平,对我们身边的不公平却不多看一眼,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我们不会去怀疑生活中所谓的经验、道理,只是默默地接受,加以运用。我们的青春里缺少了一些挑战,一切享受得那么理直气壮,所以,当我们去关照林震的青春时,以现在人的眼光会觉得这个青年就是“愣头青”,但扪心自问,我们有林震敢作敢当的勇气吗?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吗,还是一味地随大流?这真是一个亟欲思考的问题。我们的青春是自由自在的鲜艳的色彩,不是被烹调后的灰色。

<< 上一篇:(总第128期)好书推荐:《追忆似水年华》
>> 下一篇:(总第128期)诗歌鉴赏:最后一个诗人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