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湿润,我说,这是大风卷起的沙子迷了我的眼。只有懂我的人才知道,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段思乡的文字删了又写,反复修改,却找不到适当的话语来描写想家的心情。午夜梦回,恍然间以为母亲在床边轻轻拍打着我入睡,还唱着那首熟悉的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泪水打湿枕巾,然后一直失眠。
起床看着窗外,一轮明月挂在枝头,才念起古人与今人、这里的人与别处的人,看的都是一个月亮。不禁感慨,母亲现在在做什么,是否梦到了我,是否也像我一样失眠然后抬头看着月亮,想又是一季春暖花开时节。
不知道故乡的迎春花是否开得正艳,不知道今年母亲有没有早早地准备好做青团要用的食材,亦不知道闺女离家读书,她和父亲两个人过节是否寂寞。
思念,总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是当下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触动,而我的思念,是因为味道。
在故乡十八年载,它的味道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思念因味起,随时随刻。
忘不了母亲包饺子调馅时滴入的两滴自己酿的香油的味道;忘不了在家里太阳底下晒出的衣服上阳光的味道;忘不了靠在父亲肩上睡觉时他头发的油腻味;还有忘不了家乡泥土的气息;自来水管流出的不一样的过滤味道;忘不了白玉兰的清新、牵牛花的甜腻、还有荞麦的苦涩……或者还有小区垃圾桶的味道、家里养的狗的排泄物的味道……
无论这个味道是香、是甜、是涩、是臭、是刺鼻甚至令人发呕,总之它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故乡的味道,属于家的味道,属于亲人的味道。在别处你无处可寻,无可贩卖,无法复制。它们仿佛是灯塔,我寻着它们,就可以找到家。
感谢记忆,这是个好东西。在故乡我把它们深深得吸入鼻腔,储存在脑海中,到某时某刻某个地点,想的时候,拿出来回忆和品尝。
我们记住一个人,依赖一个人,有人说,不是因为他的容貌,他的声音,更直接的,是因为他身上的味道。所以我想,人们都说狗的记忆好,对于它们,眼前看到的只是黑白毫无色彩可言的它们,识家,对主人忠诚,靠的就是敏锐的嗅觉。
当初选择离开家乡,认为自己已经厌倦了同一种味道。一路北上,直到在这里生活了近两年,才知道自己嗅觉的适应能力是那么漫长,我用两年的时间尚不能走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法清晰地指明东南西北的方向,无法吃过这里所有的小吃,又如何要求嗅觉能够辨认哪怕学校不同食堂的不同味道,不同师傅炒的不同菜的味道呢,更哪里谈的上储存记忆呢。
所以,印象中,对这里的味道始终混乱,一种味道夹杂着另一种味道融合成不成调的第三种味道,蓦然有哪怕一丝故乡的味道,都贪婪地深深品尝。
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白玉兰也冒出小小的花苞。又到了柳絮飞舞的季节,大风中卷起的有草的清新和花的芬芳。不知道故乡是否也是这般景象,草长莺飞,河堤飞絮。
但是我知道的是,那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她正在蒸糕包饺子,还炒了我最喜欢吃的菜,我知道,我想家了,我想念故乡的味道,因为它有外面空气里弥漫的城市的味道和家中饭桌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