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已经看了两遍,但是经典是经久不衰的。每一次观看都能从中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对于影片上演的一幕幕,仍然记忆犹新。我是很少看电影的,但就是这偶然间与《放牛班的春天》的邂逅,从此这段记忆便挥之不去。它没有气势恢宏的唯美画面;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没有众星云集的强大阵容,但正是小人物的真情演绎引起了众人的共鸣;正是小人物的多面人生带来了心灵的触动;正是小人物的成长蜕变发生了灵魂的升华。它不追求虚张声势,不讲究内容浮夸,不主张流于形式,《放牛班的春天》演绎的是鲜活的故事,传递的是人间真情。每每闭目沉思,脑海中都会闪现那段广为人知的故事,感触便油然而生。
影片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为人宽厚的代课老师马修,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但却不忘为人师表、尊师重教的职责。面对辅育院性格迥异的六十个学生,他有过胆怯,也为他的选择迷茫过,但最终他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坚持。辅育院的学生很难调教,经常对他作出一些无礼行为,他并没有严厉惩罚他们,而是用宽容的态度感化学生。因为他知道森严的惩罚制度会荼毒学生的心灵,而这是他所不想看到的。当他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时,便再次拾笔开始创作,他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天赋。在流淌的音符中,在悦耳的歌声中,孩子们开始慢慢地尊重他、喜欢他。而叛逆的孩子也开始温柔善良起来,这不得不说是马修老师的功劳,是艺术的熏陶使孩子们懂得人心向善。而马修与孩子们的合唱团也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肯定。马修老师用心谱写,学生们用心演唱,那纯纯的童声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同样感动了公爵夫人。这为辅育院的发展,更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春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给你一个契机,给别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整个世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不能创造历史,我们不能左右命运,但我们秉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夙愿,欢愉了别人的生活,也点缀了自己的梦。
影片里的孩子们虽然叛逆,但是在马修老师的引导下都表现出了天真善良的孩子气。还记得贝比诺吗?他的父母于二战中不幸丧生,而他每周六都会到辅育院的门口等待父母来接他,正因为他的执著与命运的捉弄让人心生怜悯,但当马修被迫离开时,车子走了又停的一刹那,我们如释重负,因为他被马修带走了。他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余下的一生他会幸福的。还有那个拥有天使面孔、天籁之音的莫翰奇,由于对母亲的误会,使他总是做一些事与愿违的事。当一切真相大白之后,当他的天赋得到施展后,他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马修离开后,莫翰奇的母亲听取了马修老师的意见,把莫翰奇送到了一个正规的音乐学校接受教育,以至于后来他得以功成名就。其实千里马是需要伯乐的,否则一生的才华可能就被埋没了。不得不提的一个孩子便是孟丹,在我看来他的命运是悲惨的。虽然在他身上展现的都是恶的一面,但是当校长监禁他,让他饱受皮肉之苦时,我们的恻隐之心开始惴惴不安。正是因为他被当做偷窃的替罪羊送入监狱,才导致后来他无情的火烧辅育院。但幸好马修带领孩子们出去游玩了,才没有上演生灵涂炭的悲剧,而马修也因此丢掉了工作。但是孟丹的恶也值得我们反思,没有一个人是纯粹的恶人,只是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才使得他误入歧途,孤注一掷。这种悲剧让人不寒而栗,也足以让人警醒。
马修在辅育院里无疑是个功臣,他不仅感化了学生,也让那个穷凶极恶的校长变得平易近人。起初,校长只会监禁体罚学生,使学生心生不满。但当看到合唱团的壮大,学生的改变,校长也变得可爱起来。与学生一起游戏,模仿学生玩纸飞机,展现了一位老人的童真。学生渐渐地接纳了这位校长。后来因为孟丹火烧辅育院,使他错失了晋升的机会,他几乎要疯了,做了一系列不理智的举动。但这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这种心理落差确实让人一时难以接受,虽然那些并不属于他。我们不能因为人的一次失误或不理智的行为而否定他的一生,或因此判断他的善恶。还记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吗?人一样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当耳畔再次响起清脆的歌声时,影片已经落幕。我想这部影片的结局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了一个美好的归宿。当然,孩子们与马修老师在一起的这段经历也是永生难忘的。所以,当垂垂老矣的贝比诺与莫翰奇再次重逢时,回首往事便会潸然泪下。从影片回到现实,不免感慨,在我们的人生轨迹里,一直不乏马修式的人物。在每一段征途中,给我们以灵魂的洗礼和心灵的启发,这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如源头活水般绵延不绝,贯穿于我们生命得始终。《放牛班的春天》里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遇到了马修老师,从此生命里充满了阳光的味道。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命运才发生斗转星移的转折。而我们要比他们更幸福。因为我们身边的“马修”常伴左右。我们的生命中一直充满着阳光,任时光荏苒,任岁月变迁,我们的生命里从未缺少春天里阳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