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济大青年  »  第二版  »  正文
(总第105期)中庸之道与中国特色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8日 20:54  点击次数:

几千年前的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去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名曰:欹。孔子回头命令他的学生往器具中灌水,水倒到一半的时候欹就端正了,装满水之后就翻倒了,把水倒空了之后就又倾斜了,于是孔子感慨:“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其实,这也正如自然界的法则告诉我们的那样:物极必反。凡事只要走向极端,必然走向反面,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欹器的寓意,可谓深也。这也契合中国儒家和道家主张的中庸之道——有过之而无不及,恰到好处。

中华文化绵远流长,其中透露的大智慧也被子孙运用于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中。在中国人的处事中我们经常会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古老的印度传到中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地区民族的文化差异,中国佛教又分汉地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云南地区的南传佛教三大系。最初佛教主张此生为人常怀慈悲之心,死后可以升入西方极乐世界,而在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中国人的完善发展,同时结合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吸收了道家的思想,佛教存在的价值更多地是强调引导人们做好事的思想,这种思想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认可。在今天中国的佛教中,更多地是弘扬文明和谐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去想死后怎么样,而是拥有一种活在当下、把握现在的积极心态。

那一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苏联共产思想深入领导团体内心,然而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导人在摸索依据中国国情、寻找中国道路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共产主义。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二字就足以说明我们的道路是“中国特色”,不是西方舆论媒体口中的复制照搬,更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

现如今,在文化产业领域,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一超强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国,美国文化产业甚至占到世界文化产业总值的百分之六十。美国大片、好莱坞电影吸引全世界观众的眼球,令世界各国文化产业望尘莫及,更不用提这些文化产品背后的衍生产业链的巨额经济效益。作为一个政府职能完善的文化产出大国,美国对待文化产业却没有像其他政府那样设立专门的文化部门。相反对传统文化产业持有不干涉的态度就是美国对文化产业最大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而是一种自下而上将文化艺术活动放置于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中成长来完成的。政府只需为之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所以放任自由是美国文化市场最大的特点。

然而这种完全放任市场的手段也有不少问题。比如美国很多文化产品追求享乐主义,将感官享受作为人生唯一的价值目标。即兴冲动、本能共鸣、同步反应的文化产品经过现在印刷手段的大批量复制,以及电视、广播、影院、网络等的源源不断的推销,形成了制造→消费→排放的美国文化工业往复循环三部曲。甚至美国一些文化学者指出,创业时期资产阶级洋溢着的那股蓬勃的朝气已经荡然无存。

与美国文化产业被自由放任的特点恰恰相反,法国是世界上特别强调文化发展战略的国家,政府的干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政府对文化发展重视和管理的程度在欧洲国家可以说是最突出的。法国有专门的政府文化领导机构——文化事业部。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资助和优惠政策,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文化产业势必会发展,一味的监管会让市场失去活力,迈不开步伐,甚至在西方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在大潮流的引领下敢于创新才是我们的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果用力勒住一匹即将越过悬崖的野马,那么不是在它越过去之前勒死它就是挣脱不了它的力气同它一起越过去。

所以,美国和法国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上是行走在两个极端上的。而在中国,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由此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并作为一种以科技、知识、文化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国内文化产业人士开始借鉴引进各国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方法,发展我国本土的文化事业。于此同时,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开始由国家规划发展,出台政策推动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业在中国是由政府主导,党直接领导,既有文化事业又有文化产业,即在政府领导下同时也追求市场风格,创新协调、结合统一发展。

现如今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已有十多年的进程了,我们的文化产业在政府主导下,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最终一定是要规模集团化的,规模产生效益。文化产业集团化不仅可以发展渠道共享,而且可以节约文化产品生产包装过程中的市场成本。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那些悄悄洒落在祖国怀抱里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出来的自然物,被我们赋予美丽神奇的文化传说和优美动人的诗词华章,经过文化的加工成为赏心悦目的旅游资源让我们脱离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那淤泥里的莲花也因为我们的诗人寄托在它身上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都千古流传,至今说起莲花我们便想到它内心通透、光明磊落的情怀。点缀上了文化的中国本土资源,就像一粒粒细沙被我们穿成了一串串珍珠。所以我们要有理由相信目前的文化产业领域的“中国特色”可以带领我们把中国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发挥它的价值进而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也为我们的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

你会发现无论我们学习世界还是世界走进中国,我们中国人总是可以本能地将他们改变来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符合中国的发展,迎合中国的潮流,我想,这是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

<< 上一篇:(总第105期)行走在路上
>> 下一篇:(总第105期)创意点亮人生 创业成就未来
共青团济南大学团委 2016 版权所有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