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看完《孙中山图传》之后,我感慨万千,不由得对孙中山先生产生了由衷的敬仰。我想这便是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写照,尽管在今天早已时过境迁,他的精神仍然在历史的烟云中熠熠生辉。
童年时期的孙中山便对革命的事情有所接触。在孙中山读私塾时,同村有一个太平天国的遗兵经常向孩子们讲起太平天国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并对太平天国人士很崇拜。之后经过兄长的资助,孙中山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正是由此西方式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在他的心里萌芽。那时中国处在极为动荡的年代,在外国侵略者的不断蚕食下,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黑暗,民生凋敝。在孙中山目睹了满清政府卖国求荣,专制腐败之后,他决心改变这个现状,救国救民,实行革命,并产生了以资产
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于是,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同盟会,他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同盟会的纲领,以此指导革命。在几次武装暴力革命受挫之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其余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布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临时大总统。然而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此后的一生中,孙中山始终在为捍卫中国的民主政治而奋斗,直至去世。
这本书对于孙中山一生的简介让我看到了,孙中山为了拯救和发展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为新世界的诞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的终极奋斗目标“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虽然未能实现,但他为此所进行的实践和他的思想体现了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近代化,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孙先生成就了这万世之业,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觉察到了中国需要进行民主革命的迫切要求,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不同于维新派保皇改良的上书,请愿方式,也不同于农民阶级进行的封建性质的起义。他认识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当今世界革命都轰轰烈烈开展的时代,中国的废旧立新也是必然的选择。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化的先驱,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孙中山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制度的二次革命,中华革命党反袁斗争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民主革命新阶段到来后,他又积极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他为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始终没有停过。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派杰出的思想家。他首先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所倡导的包括共和制度所求的三民主义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方案,在解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所面临的课题――独立,民主和富强方面是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的。在民主革命新时期到来后,他积极迎接时代大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100多年的时光已然逝去,在这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任世事变迁,孙先生的思想都不会淡化,他将永远活在现实之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为捍卫民主政治终身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此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