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赴山东省古村落考察团前往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北黄崖村进行乡村调查。
在调研中,实践团员们从北黄崖村地标性建筑——带有村名的巨石出发。第一小组通过访谈村内老人,查阅村子文字资料,重点了解有历史价值的石碑和文字记述。考察团员对村子内的具有盛名石佛堂进行考察,通过文字资料得知北黄崖村的记载最早追溯到隋朝,村内石佛堂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五年。考察中队员们对石佛堂主要的石门石窗被封死这一现象感到疑惑,通过走访周围居民知晓:这是几年前村民为防止文化古迹被破坏而采取的行动。与此同时,第二小组第三小组进入村内,分别在老村和新村两个区域,对古村内的建筑、文化遗迹、新村的村落布局进行考察。考察队员们发现村子内有多处清代房屋建筑,有些最早追溯到明朝。队员们还在考察中发现了一种少见的建筑结构,走访村内老人,老人称其为龟头屋。通过查阅资料,队员们得知这是一种起源于隋唐时期有扩大建筑内部空间作用的建筑结构。考察期间,队员们发现北黄崖村居然出现了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即刻对周边村内老人进行访问,了解北黄崖村窑洞的历史。不同于陕北就地取材的特色,北黄崖村的窑洞是由于居民人数太多而做的解决方案。清幽石板路,百年槐桂香。在考察中,队员们偶遇了一位坐在槐树下的老人。他介绍到:村内的房屋建筑几经修缮,这几棵树立百年的大槐树得以保留。在考察过程中,两组队员最直观的感受是这个村子依旧保留了石板路,曲径通幽。村里老人介绍说,村内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迹都得以保留。此外,村内的朱家石桥,一座百年前村民集体努力的结晶,其桥柱所雕刻的龙的图案,经历岁月变迁,诉说时代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队员们对于古代建筑有了新的了解,对于建筑中的抱厦有了基本了解,也对二十大以来农村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广大青年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这句话的含义,后续我们将根据访谈情况对北黄崖村的文化遗迹和古代建筑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撰稿:刘振振 校审:莫惠婷 责任编辑:牛帆 审核:潘颖